28-097-法行會

2025/03/06 第278次例會—幸福讀心術 常隨法師 唯識三十論頌 四講之一 副標: 識的本來面目。略析唯識三十頌 大法鼓1012–為何空觀即中觀(YouTube )感謝如鈴菩薩一直以來的諸多協助🙏🙏🙏 三張圖片 三種疑情 ①大吉蛇守佛(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旁小湖中的大蛇護佛塑像<悉達多太子入定,頭上有隻為其遮雨的大眼鏡蛇王>②飢餓的蘇丹③蝴蝶效應 二種大乘:中觀與瑜珈 玄奘大師 (唐 600-664 法相宗 八識規矩頌) 解深密經 阿毘達摩 七佛通心偈: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維摩詰經: 心雜染故 眾生雜染 心清淨故 眾生清淨 造論的目的:證得法空及我空 師父 「佛教入門」頁135: 佛教講「業感緣起」,「業」是身心的行為所留下的慣性作用或餘勢,這種慣性,可以一直延續下去,直到無從著力之處為止。惑➚業➘苦➚惑➚業➘苦➚ 唯識三十頌 (世親菩薩造) 共600字 講修行人的世界觀與宇宙觀⭕️世界觀⓵ 由假說我法 有種種相轉 彼依識所變 此能變為三⓶ 謂異熟思量 及了別境識 初阿賴耶識 異熟一切種⓷ 不可知執受 處了常與觸 作意受想思 相應唯捨受⓸ 是無覆無記 觸等亦如是 恆轉如瀑流 阿羅漢位捨⓹ 次第二能變 […]

28-097-法行會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