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組醫療相關—法,行了沒?
大腦就是一個不受控的傢伙,說喜就喜說悲就悲。上週四聽到主持人對AI的諸多誤解,聽到退居方丈和尚鏗鏘有力的八性、牧心歌,昨日思考紫薇福德孤獨終老的可能性。。。現在要來一段正能量:即使生病,也不痛苦 (聖嚴法師《真正的快樂》) 在醫學領域裡,無論是傳統中醫或現代西醫,在面對人類各種病苦時,仍然有很多無法突破的瓶頸。所以,我們常常會聽到很多被疾病纏身的例子,即使嘗試過各種醫療方式、受盡折磨,卻依然無法解脫病痛。
大腦就是一個不受控的傢伙,說喜就喜說悲就悲。上週四聽到主持人對AI的諸多誤解,聽到退居方丈和尚鏗鏘有力的八性、牧心歌,昨日思考紫薇福德孤獨終老的可能性。。。現在要來一段正能量:即使生病,也不痛苦 (聖嚴法師《真正的快樂》) 在醫學領域裡,無論是傳統中醫或現代西醫,在面對人類各種病苦時,仍然有很多無法突破的瓶頸。所以,我們常常會聽到很多被疾病纏身的例子,即使嘗試過各種醫療方式、受盡折磨,卻依然無法解脫病痛。
左天下午右眼突然浮出一小撮黑線團般影像,會飄動、會散成一粒粒沙狀般東西,揮之不去。晚上臨睡前,又發現同一隻眼在閉上後,外緣會出現亮光! 這有點符合「視網膜剝離」前兆。心想不妙、得趕進掛號就醫,保握黃金治療時間。今日就診,醫師散瞳幫忙檢查眼底,說視網膜OK,沒有剝離現象。但因為高度近視,想幫我排眼底檢查,因為視覺神經有些凹陷。阿彌陀佛,眼有八百功德 (眼能見前面、左右三方,共成八百功德之數),要好好珍惜。至少可以再來改TY paper,繼續第二波送稿行動,週四法行會聚餐、下週一悅眾菩薩會議、及月底的禪一希望也能依約參加。 等診時覺得四周好吵,如果臨終時也有這般感覺,那我真的要阿彌陀佛了… 也模擬自己要離開這世間時,是否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滿意、無愧於心? 臨終前,我還會記得這二年多來所經歷過的喜與悲嗎? 我對真理的追求,真能堅持到底嗎? 如果失去了右眼,我仍能不卑不亢活下去嗎? (我知道視網膜剝離不是絕症,但是無常說來就來,總是要有些心理準備) 人要活多久才算夠? 預知時至的養成要多久,弘一大師的悲欣交集是種怎樣的境界? 最後要跟親愛的媽媽說: 「對不起、讓您擔心了!」 #人生無常是常 #網膜剝離 #飛蚊症 #老化 #醫者是菩薩化身 #南無觀世音菩薩
Haunting innate immune memories of COVID-19 Source Cell Epigenetic memory of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innate immune cells and their progenitors #不可不知–新冠肺炎後遺症的科學證據–
Epigenetics and innate immunity in COVID-19 patients Read More »
來源 Source Cell (Douglas Koshland,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UC Berkeley) #分子胚胎發育學家 #善於識人領導人 #無私的奉獻 積極培育年輕科學家 #LSRF 謝謝小巴的即席翻譯 (有空再來修): Don擔任卡內基大學發育部主任超過 20 年。Don的主任任期內,聘請了 15 名教員。這些科學家的科研成果導致 10 次選入美國國家科學院、兩次拉斯克獎和一項諾貝爾獎——無與倫比的師資成就。但還有更多。卡內基的科學風格在大多數學術機構中是獨一無二的。儘管實驗室(8 個)和實驗室規模(4 或 5 人)相對於許多大學的系和實驗室來說很小,但卡內基科學家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幾乎無限的時間進行研究和廣泛的無附加條件財務支持。唐認為,研究成功可以通過給合適的年轻人提供資金和自由(不受行政束縛)來追求他們最瘋狂的科學夢想。 唐·布朗創立了生命科學研究基金會(LSRF),並在幾十年裡領導了該基金會,它是世界上最負盛名、最成功和最獨特的資助博士後研究員的計劃。 他從來沒有得到 LSRF 支持他的實驗室的博士後。當他打電話給你時,你知道兩件事:(1) 批准他的請求是正確的做法,(2) 這個把他一生奉獻給無私行為的人,正在要求你也承擔無私的行為。因此,當他(或湯姆·希爾瓦(Tom Silhavy)或吉姆·布羅奇(Jim Broach)代表他)打電話給 30 位來自各個領域的世界領袖,要求他們自願審查每年收到的 500-700 份 LSRF 申請時,他們同意了,不止一次,而是幾十年。當唐打電話給諾貝爾獎得主邁克·布朗(Mike Brown)、喬·戈爾茨坦(Joe Goldstein)、菲爾·夏普(Phil Sharp)、大衛·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或鮑勃·霍維茨(Bob Horvitz)自願在 LSRF 董事會任職,以幫助識別可能的贊助商來支持他心愛的決賽入圍者,他們同意了,不止一次,而是幾十年。當他打電話給那些已成為 CEO 的同事,要求他們的公司或組織贊助一位決賽入圍者時,他們也同意了。
不世出的正港科學家–Don Brown Read More »
Ginkgo Bioworks is an American biotech company founded in 2008 by five scientists from MIT, headed by Jason Kelly. The company specializes in using genetic engineering to produce bacteria with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for other biotech companies, saving other companies the cost of reproducing the initial stages of design in synthetic biology. The self-proclaimed “Organism Company” wa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privately held
Ginkgo Bioworks–這是什麼東東? Read More »
2017-07-10 開幕致詞與專題講演逐字稿 來源: 杜奕瑾臉書 (=橋牌社2潘天堂≠杜益錦😂😂😂)
106 年智慧系統與晶片產業發展策略會議 Read More »
先請小扒(Bard)來幫忙 What is “Regina Elena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Rome, Italy” Answer: The Regina Elena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IRE) is a leading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center in Italy. It is located in Rome and has been operating since 1933. The IRE is a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which means that it offers a wide range of
週末喝咖啡長知識–義大利的國家級癌症研究所 Read More »
2003年五月中回來面試國衛院臨床組的工作,推算起來應該是和平醫院封院又淨空後的事了。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去龍山寺浴佛卻空無一人,默默望著觀音菩薩,心中擠不出一句話,只是一直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回去美國自主隔離十天期間,仔細翻閱當地報紙,有一則專欄漫畫很貼切地描述台灣 “Never mind, Taiwan has always been isolated, anyway”. “Island or Nation?” It is the question. 我記得再小一點、1992年赴美做一年的博士班交換學生時,行前在台大語文中心參加英文集訓,授課的外籍老師跟我叮嚀兩件事:第一,要說自己來自台灣,不要說ROC,後者那個C容易跟共產主義混淆,講台灣最多被誤認為泰國人,但兩地都有民主。第二:人的一生不能是座孤島,出去後要多學美國學生開放、願意與人分享的精神,台灣學生多半較為害羞、閉門造車。 科學研究與佛法修行有許多相似之處,好比兩者都重視親自驗證、認為所說法是種發現而非創造、以及理論可以超越時空放諸四海。醫療人員多為世人所崇敬,因為我們一個個壞掉的身體,要靠他們幫我們修補、恢復、或是送走。但在政治凌駕專業時,醫療人員很容易一下子失去戰場甚或轉換成病人角色。劇中許多人事物確實是20年來台灣生醫領域的縮影,忍著心痛看完七集,內心除向當時受苦受難及救苦救難的諸位菩薩致敬之外,期許自己能為一個更科學、更民主、更法住法位的研究環境盡一份心力! #國際橋牌社 #共八季 #大河劇 #長照2.0 #3.0 #論文造假 #校花 #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鵠白烏玄,皆了元由。 註: 疫起 也看完了,一樣揪心。貼個聖嚴師父的法語平衡一下: 把工作當成是一種奉獻的機會 是一種藝術的把玩 是一種生命的欣賞 就能在輕鬆的身心狀態下把工作做好
2023/08/14 NCI unveils comprehensive proteogenomic dataset to help cancer researchers unravel molecular mysteries (Link to the news) Cancer Cell+Cell Reports Medicine 1. Proteogenomic data and resources for pan-cancer analysis (08/14 Li et al. byu.edu) 2. Integrative multi-omic cancer profiling reveals DNA methylation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y and cell-of-origin (09/11 Liang et al. wustl.edu) 3.
New Resources from NCI CPTAC! Read More »